年记:2024(上)
2025-01-10 19:10:03
标签: 年记广州实习旅行毕业
分类 生活
当我回顾今年的照片时,发现有趣的事情很多,因篇幅拆成(上)(下)两篇。
(上)篇着重时间线上回顾一些节点,(下)篇再阐述 2024 年的心路历程。但是我猜(下)篇最后也会写成跟(上)一样,或者出个(中),因为照片实在太多了。
周五的下午,凉风吹拂我刚梳过的头发,车辙把田野与荒原抛在身后。
我品这口凉风,直呼沁人心脾,舒爽润肺,血氧充盈。
11 月初的日光终于不再辣人。
午休后我骑车经过荒芜的小道,田野山丘尽收眼底,拂面凉风令我感到久违之放松。
但我还要上班。
忽而想起,也许我父母那辈,也会和我今日一样,在田间骑车上班,顶着无数个热辣或温和的太阳到工区,开启一天的忙碌。
但,什么田野?什么山丘?这些东西哪会存在于上班的地方?
要么钢铁写字楼,要么城镇工业园,甚至骑车都是危险的。
就如去年之天河软件园,单车与行人混杂一道,一个不注意就磕磕碰碰。
我很庆幸,我真的在这样的地方上班:现代化的道路规划,比大学城还宁静的道路,放眼全是风景的路边。
一年前的我是想不到,今天我在这里上班。
朋友们,一年不见。
消失的一年里,我做了很多重要的事情。也完成了不少年初的规划。
未能更新博客的原因有二:
1. 博客的效率不足,我无法在一天内完成我想要输出的内容。输出内容需要回顾、沉淀、升华,以及最终回到生活,思考未来。这也是我写博客一直以来的标准与习惯,否则难以称其为一篇博客,至少不是我风格的博客。至于为什么之前不能现在又可以,后文我们细聊。
2. 不断地重写。过去的一年里,其实我开了不下 5 篇 Markdown,却无一发表在博客中。半途而废的原因是精神压力,我无法像过去那样,安宁深入的思考自己的过去——初入工作,会有许多排解不掉的压力。而最终某个夜半凌时 3 点,我想到了解决办法,于是也有了今天的文章。
客观事实是:工作后,不再有空出来的时间。
如果仔细算一下在学校每周能做自己事情的时间,那几乎可以说,除了每天大概 3 ~ 4 小时的上课时间(平均一下,每日三大节),其他时间全部自行安排。甚至课上也可以做自己的事情。
由此我醒悟,大学四年是寻找人生的四年,寻找接下来整个人生的活法。
因此我们说大学,是说大学“生活”,而不是大学“经验”,那个是工作“经验”。
并不需要积累什么太多的经验——当然,尝试本身也算是一种经验。但工作经验的重心不在“尝试”而在“熟练”,在“结果”。显然,无论在学校还是初入职场,不可能直接知道所谓结果。
以上是对过去的简单总结与沉淀。
五月,从特区登船过来时,我从未想象这是一片什么样的地方。我想,不过应该是如北上广杭那样的打工城市罢了,仍像过去那样,找个巷中单间开启下一段人生。
而我住进酒店第一晚,便好奇这些公寓是不是有出租服务。
几天后,从酒店公寓挪到出租公寓,不过是隔了几步,甚至不需要下楼。
想起我从小新塘回到学校那辗转 3 线地铁和 1 路公交、几近 2 小时的单程路途,不免有些好笑,或说苦笑。
尤其年后搬走时,那天我来回了两趟,四个小时在收拾东西,六个小时在路上。每次携带的行李几乎都要勒断我的手。
现在拖个行李箱走过几个房间,东西就搬完了。
但我仍不忘记,那天元宵,离开退租房的最后,我走进“城市的尽头”,驻足观望为异乡人绽放的烟火。
我知当然不过是房东们在庆祝自乐,无意与异乡人观赏。但此时恰好弥补了我在元宵缺的烟花——恭迎新春,欢送新年。
二月,春招开始了。
网易是个好地方,我很赞叹那里的伙食和氛围。
年初有个师弟去了,但同时又收了腾讯的实习 Offer,不出几日便离开。今日我也不知他转正成功没有。
2024/11/9 UPDATE——转正了,后续准备谈薪,这里祝贺学弟拿到了双非校招的天花板Offer。
2024/11/9 UPDATE 补充——但没有尝遍网易饭堂,一定是他在品尝科兴美食时会后悔的事情。
他提起导师时,我立刻就明白了,是我离开网易的团队后,团队继续招实习生补充我的空缺,机缘巧合之下把我一学弟招了进去——因为我们导师都是同一人,大学城兄弟学校的 Spring 哥(化名,化学校)。
这里说声十分感谢,能在网易度过难忘且充实的实习,离不开 Spring 哥的照顾,还有 leader 对开发同学的保护——他为实习生挡下了许多 PM 并不合理的需求。
网易高唐附近的几个园区,虽然都在施工,空气难说得上好,再往外也不过是油气飘飘满地垃圾的城中村。
但内部设施足够满意,三大层饭堂能让我竟有了在学校“今天吃什么”的疑惑。
在岑村,餐桌不为一个人服务
吃个什么菜,都得叫几个人来开围。
而在网易,你一个人打火锅都行。
享受美食令人喜悦。离去网易,更是令人珍重。
团队里除了我的 leader 和 mentor,似乎没有其他人知道我即将结束实习。但新的人手已经备齐,我似乎也无必要多通知。
坐隔壁的外包大哥听说我突然要走,跟我说了很多话。有些有用,有些听听就行。大哥有些衷心话语是相当可鉴,收获匪浅。
意外的是,一过晚上 6 点,我的网易账户直接销毁了。
因此当晚那餐还得自费。
Spring 哥见状,怕我门出不去,多留了心眼,跟我吃完饭后,还执意送我到门口告别。
占时更多的工作,我留在简历上了,这里不再展开。
重返校园,一切熟悉的即将远去。
年前我将 NAS 拆开,寄送回老家去了。
拆送方式有点保守,机子顺丰寄回家,4 个硬盘自己用行李箱运回去。
这段时间 NAS 还扮演博客后端的角色,但自从春招开始,能投入运维的时间大幅减少,工作之后更是吃灰专役,所以可见我博客也经常无法访问了。
在一开始的设想中,后端服务寄存在 NAS 上,不会有任何持续性问题。
于是第一次实习结束后,那是八月仅剩的一点时间,也是我人生最后的暑假,把这个全栈项目上线了。
如预想的那样,秋招并没有上岸,但意料之外开始了第二份实习。
所以后续的优化也滞后了。仅在 1 月做了一个播放器组件。
服务在 NAS 上仍是手动部署的,还要多穿一层内网 ssh + docker,因此部署流程非常的麻烦。
最近在看 Astro,估计很快就会切换到 Astro,并且上线一个新的站点,作为用户群体分流使用。
新站点偏向网络交友,而之前的站偏向技术分享。也有可能是新站点包含老站点。
生活的部分可能穿插在两个站点之间。
回到学校,我熟悉地记得:
在我入学时,7 号线的起终点是 广州南站 ⇿ 大学城南。
22 年末,也就是疫情知青返乡的那阵子,广州南站西伸到美的大道。
23 年末,大学城南站不再是终点,北延到燕山。
青春所铭记的大学生列车,起点与终点也不再是广州南站和大学城南。
毕业再走时,发现广州南站进 7 号线似乎麻烦了许多,要走远一些。
虽然我整个大学可能都没去过几次南北亭,基本都是舍友朋友聚餐才去。
但明显最后一年去走的时候发现店面变化了也不少,中庭广场那边多了萨莉亚等店,估计现在已经有了更多建设。
也可能是因为从天河回来的次数多了,经过华师再过北亭自然会看一眼,自觉得变化快。
三月末,我在家与学校间来回奔走。
家乡有个水厂招程序员,从一开始的春招局势来看,我是可能去那里的。
但是同时有了新的机遇。考虑机遇和资源,最后还是放弃了老家,转而再找。
三四月的辛酸历程也拖慢了毕设的节奏。
从一开始设计来看,这个毕设是个足够完整且实用的项目。也是许多公司会单独开个团队去维护的项目—— IM 系统。
简单点你可以看成是聊天室,只不过这个聊天室,可以嵌入到任何 HTML5 支持的地方。
灵感来源于我在第一家公司实习的项目。
当时项目要接入腾讯 IM,但因为我刚好要走,让我同学去搞。
说来也是神奇,我的同学来了这家并不知名的公司实习,而我一开始还不知道。(事后有些怀疑,是我 mentor 在读简历时,问过我“你觉得这个同学怎么样”,所以留下了印象)
她在隔壁的一组,leader 带的组,而我所在的是的二组,小 leader 带。
这边经常会下一些奇怪的指标,或者说自己找活干。
当我们在某次季会正式打招呼时,她问我的第一句话是:
“你啥时候离职?”
随后便是笑场。
显然,我们对这家公司达成了一些奇怪的共识。
快进到我离职时,她笑完我加班,我便要笑她得做本来要我做的需求。
我这组的小 leader 要求往商城里塞一个 IM。
离职前,我还抽空帮她看了一些问题。但具体接成什么样,现在已不得而知。
只可知这些需求对实习生的要求和排期都不合理,这样搞只会把项目搞坏。
而到我真正自己开发一个 IM SDK 时,我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想法。
四月份,因为全力投入春招,推迟了毕设收尾的节奏。当通知要系统设计检查时我还有点慌。
毕竟很多功能,是我当日早上通宵赶出来的。
而到答辩时,台下老师听完我的辩解,笑着问了句:“同学去了哪个大厂?”
氛围终于轻松了下来。
系统设计检查放在 4 月末,此时我因前阵的实习逗留深圳。
那天早上,通宵后小眯一会。下楼吃个早餐不料被暴雨困住。
看一会深圳小学生上学的惨样,差点睡了过去。
好在老板娘心善借了把伞,又会去眯一小阵。
到点,意识到还是需要踏雨而行,而这破鞋早已不防积水,只可日后再考虑其他,先走为快。
深圳北到庆胜很快,随后的转线、公交才是真正耗时费力的地方。
这段时间也是《明日方舟》的周年庆。
至此,这个游戏从高考前的疫情寒假,到高考结束那首EP《Everything's Alright》,终于陪我走到了大学毕业。
一方面没有肝力去养其他游戏,另一方面这个游戏又足够有心思,是游戏玩家做出来的游戏。
因此在四年的日子里,博客始终穿插着这个游戏的身影。
一般来说,手游的作用是消磨时间,而不是承载游戏的艺术功用。但这个游戏做到了这方面,也便当作一个端游来玩了。
周年前期间,我在学校肝论文,同时也做关于这个游戏最后一次在学校的社交。因为有奈雪的茶联动,于是我在广州多呆了一个星期,找了个合适的时机,将其收藏到手。
随后去看了今年唯一一场与东方 Project 有关的演出,广州2024幻奏盛宴
趁着入职前还有几天空闲,我跑了一趟长沙。这个毛绒便是我在长沙一家动漫店抽一番赏抽到的,C 赏,挺喜欢。不过很大,由于没有带任何容器,只能一路抱着。
时间急走,很多熟悉的事物瞬间远去——下车瞬间、握手之后,这些人,在数十年余生里再也无法见到。
说来好笑:非典时出生,新冠时高考,毕业后,反而会被戴上“疫情班”的帽子,在部分市场不受待见。
在许多设想中,我的大学生活结束了。
6.27 日清晨,5点,最后一次从学校的木板床上醒来。夏日的清晨亮的很早,温差让阳台的门板贴满水珠。不日之后,这里又将是属于别人的青春。
蹑手蹑脚收拾完最后一些床被,在舍友的熟睡中离开了宿舍。
校门口,我再次回头看看静谧的校园。
永远怀念。
出发,前往沿海之地。
总结一下时间线。
三月末,那张春招找不到工作的脸永远定格在毕业照上。(但相信不止我一个)
四月末,系统检查,从深圳闪击回学校,度过最后一“段”校园生活。(“段”指 7 天以上)
五月末走完整个学业流程的最后一步,毕设答辩。
六月末则是舍友们最后一次聚餐。后续很幸运,还有两个舍友如今跟我相距很近,偶尔也能有一些小聚或活动。
同时也非常感谢舍友们,在毕业典礼后踢完球那一丁点时间,还给我和整个 513 宿舍办了生日会和毕业庆祝。
球仍在球门前,但那里已经没有人了。
其后的几个月,我时不时会沉浸在毕业的悲伤中,除去怀念,也有对工作压力的不适。
沉浸在《Somebody That I Used To Know》旋律中的七月、烧云密布的八月傍晚、摆烂愉快的大学生活,转瞬即逝。
<iframe frameborder="no" border="0" marginwidth="0" marginheight="0" width=330 height=86 src="//music.163.com/outchain/player?type=2&id=2011751785&auto=0&height=66
想起 B 站有个这样的视频《bro还以为自己是高考生》,誉为“赛博鬼打墙”。
视频已被 UP 删除,猜测是因为网民将类似的情绪往 UP 主私信倾倒,不受其扰,遂删。
我记得年初,松冈修造给今年定的主题是“感谢之路”(❝ありが道❞)——切实去感恩身边的朋友亲人,感激那些帮过你的人们。
当我回顾这大半年,发现这正是我今年一直不留余力在做的事情:
努力工作,给予帮助,回馈社区,分享好事。
上篇便可到此收尾了。
感谢你的阅读 ~